探秘湿地生物,践行文明公约
——广州市新穗学校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活动
在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的今天,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其保护与修复工作不仅是自然生态的迫切需求,更是我们每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化青少年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在教务处精心策划下,理化政史学科组联合语文科组,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化项目式学习活动——“探秘湿地生物,践行文明公约”。本次活动通过实地考察与多学科融合学习,旨在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自然,深刻理解湿地生态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筹备:精心策划,安全与任务双保障
活动前期筹备中,教务处组织了三场执行研讨会,经充分研讨,制定了三步走行动守则。一是现场勘查。为保障学生的学习活动任务与安全,欧阳德成、宋雨函、张涛、温星韶四位老师前往海珠湿地公园踩点。二是结合校情生情制定针对性行动计划。在教务处马骏骅副主任的组织下,化学、物理、语文、道法、美术等学科老师根据校情生情制定了项目活动的学科核心任务以及跨学科关联点。三是对学生进行辅导教育。欧阳德成老师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视角为切入点,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数据,阐述了湿地保护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等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并演示便携式八合一检测仪、分贝计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宋雨函老师则利用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互动问答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海珠湿地公园的基本情况、特色生物,让学生们对即将探访的湿地充满了期待。同时按兴趣分组(生物/化学/物理组),明确数据记录、分析及成果展示职责,解读《湿地保护法》,引导学生思考公约制定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研学启程:多学科融合,共探湿地奥秘
4月27日中午,师生们踏上了前往海珠湿地公园的研学旅程。抵达后,学生们迅速按照化学、物理、生物分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展开了别开生面的湿地探秘之旅。
在欧阳德成和李海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化学组学生们化身为“水质小侦探”,手持专业的水质检测工具,穿梭于湿地的各个角落。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操作pH检测仪、溶解氧测定仪、便携式八合一检测仪等设备,还通过记录不同区域的水质数据,对比分析了污染区与清洁区的水质差异。在检测过程中,学生们发现部分区域的水质因游客活动而受到影响,这一发现让他们深刻意识到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的潜在威胁。
宋雨函老师带领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组,则利用“懂鸟”APP、样方法、昆虫网等工具,对湿地内的动植物种类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调查。学生们分组行动,有的负责记录鸟类种类和数量,有的则专注于采集植物样本和观察昆虫行为。在宋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准确识别各种生物,还通过对比人工修复区与原生植被区的差异,深入探讨了生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坚定了他们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决心。
张涛老师负责的物理组,则利用分贝计、照度计、温湿度传感器等工具,对湿地内的噪音分贝、光照强度、温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了全面监测。他们沿着预设的路线行进,每隔一段距离就停下来记录数据,并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通过数据分析,学生们发现游客活动频繁的区域噪音分贝明显较高,光照强度也因建筑物的遮挡而有所差异。这些发现为他们后续制定文明公约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研学成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践行文明公约
经过一天的紧张而充实的研学活动,学生们不仅收获了丰富的湿地知识,还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了各学科研学任务,例如多份详细的调查报告(语文学科)、绘制生物图谱以及设计警示标识(美术学科)等。研学后,研学团队模拟社区宣讲,在学校开展了海珠湿地保护宣传会上,学生代表分享了自己的研学成果,他们用生动的语言、详实的数据和精美的图表展示了湿地生态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们还结合《湿地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实地调研的结果,提出守护海珠湿地生态的倡议书,共同制定了一份切实可行的《湿地文明公约》。公约中明确提出了减少噪声污染、保护湿地植被、不随意投喂野生动物、垃圾分类投放等具体条款,并附上了详细的实施建议和监督机制。这份公约不仅体现了学生们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深刻理解和积极行动,也展现了他们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研学体悟:知行合一,共筑生态未来
此次研学如同一颗种子,在学子心中埋下生态文明的基因。化学组同学感叹:“课本上的数据化为污染区的刺眼数值,让我明白随手之举皆关生态。”生物组同学恍悟:“人类应是守护者,而非征服者——蜻蜓停驻的瞬间,便是自然的无声教诲。”物理组同学分析噪声数据后,在公约中写下“轻声慢行”,让科学丈量化作文明的刻度。他们用脚步丈量湿地的脉络,用数据解码自然的语言,更用心灵领悟了“人与自然命运与共”的真谛。在得此研学体悟后,研学学子纷纷开展社区清洁行动和公园“垃圾换文创”活动。这份知行合一的成长,终将在未来绽放为守护绿水青山的蓬勃力量。
此次“探秘湿地生物,践行文明公约”主题化项目式学习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社会实践课,更是我校在生态文明教育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展望未来,广州市新穗学校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项目式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自然、了解社会的机会。同时,学校也将加强与社区、环保组织等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李海
初审:马骏骅
校对:刘亮
一审:欧阳德成
二审:王文博
三审:靳道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