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启新程,实践筑未来—广州市新穗学校举办2025年科技节开幕式

科技启新程,实践筑未来

——广州市新穗学校举办2025年科技节开幕式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的指示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的教学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2025年4月7日上午,广州市新穗学校“科技赋能成长,实践成就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科技节开幕式在操场隆重举行。全校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一场融合智慧、实践与创新的科技盛宴,以青春之力奏响科技强国的时代强音! 

开幕式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中拉开序幕,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凝聚师生爱国热忱,更点燃科技报国的信念。升旗仪式结束后,教务处冯少荣副主任与理化政史科组组长李海老师联袂主持,以充满科技感与人文情怀的开场白,正式拉开科技节序幕。 

科技启航:校长寄语创新之路

随后,广州市新穗学校叶爱科校长发表致辞,他强调:科技是改写命运的钥匙,实践是重塑自信的阶梯。从AI艺术创作到古典智慧挑战,从模拟法庭到化学实验秀,每一项活动都旨在让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科技的温度与力量。叶校长以电影《哪吒》的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激励学子,呼吁大家以科技为翼,在探索中突破自我,在协作中成就价值,用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未来篇章。 

实验引:科学魅力震撼人心

开幕式的高潮由四场炫酷科技实验层层递进,将科学与艺术的碰撞推向极致 

「乒乓球加特林」——气压的魔法

理化政史科组张涛老师率先登场,手持“乒乓球加特林”装置。随着压缩空气阀门开启,数十枚乒乓球如子弹般连续飞射,划出银白色轨迹,引得全场沸腾!张老师现场揭秘:伯努利定律赋予气流“隐形之手”,高速流动的空气形成低压区,将乒乓球“吸入”并加速弹射。同学们惊叹:“原来飞机升空的原理,竟能如此酷炫!” 

「气球风火轮」——伯努利效应的奇幻演绎

初三4班同学以创意实验诠释流体力学奥秘。在吹风机的持续气流中,彩色气球挣脱地心引力翩然起舞,系着的流光彩带在空中勾勒出曼妙的螺旋轨迹。冯少荣副主任现场解说:“当高速气流经过球体表面时,根据伯努利原理,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周围空气的压力差形成了神奇的升力。”这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展演,让抽象的理论化为可视的动态美学,引得围观师生阵阵喝彩。 

「烈焰掌」——化学与安全的共舞

初三5班同学带来惊险与安全并存的“烈焰掌”。同学们将丁烷气体注入泡沫溶液中,在火焰的接触下掌心的气泡气体瞬间燃起火焰,却又因水分隔绝毫发无损。化学老师现场强调:“这是化学能释放与物理保护的完美结合!”台下观众屏息凝神,火焰熄灭后掌声如雷。

「大象牙膏」——压轴启动,礼花献礼

压轴实验由广州市新穗学校陆伟文书记与初三5班学生联袂完成。随着催化剂倒入过氧化氢溶液,混合洗洁精的彩色泡沫如火山喷发,裹挟着玫瑰香气直冲云霄!陆书记高举实验瓶宣布:“广州市新穗学校2025年科技节,正式启动!”16支电子礼花同步升空,金色丝带与蓝紫色烟雾交织,映照着学子们仰望的笑脸。泡沫喷涌的瞬间,像极了新穗学子们喷薄而出的科学梦想!

 

学科融创:探索无界未来可期

科技节活动将持续至4月底,学校各学科联动进行科技节活动,让新穗学子在科技节活动中探寻真知,活动涵盖:

科组

活动主题与内容

美术

未来生态城市·AI作画:AI生成草图+废旧材料填充,制作立体悬浮装置

数学

古典智慧挑战赛:华容道竞速(八年级)、鲁班锁重组(九年级)

语文

科技伦理辩论赛:辩题“AI vs人类文学创作攻防指南”

英语

My Robot双语手抄报:设计机器人主题图文,增设“AI翻译纠错擂台”

心理

治愈系二维码设计:扫码聆听学生录制的心理疏导音频

理化

化学实验秀、物理实验体验活动如物理电路串联比赛、马德堡半球拔河赛、静电章鱼实验

地理

AI地图:热岛效应优化:手工绘制地图+3D打印模型标注绿化方案

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初体验:AI围棋、AI象棋

道法

模拟法庭:庭审“AI绘画版权纠纷案”,编写《知识产权普法手册》

4月底学校各学科联动打造“科创游园会”,集齐10枚学科徽章即可兑换神秘大奖,激励学子在实践中成为“逻辑达人”“未来画家”或“普法卫士”。 

此次开幕式不仅是一场科技的盛会,更是一次深度的自我对话。通过实验互动与学科实践,学子们深刻体会到:科技不仅是工具,更是突破自我的勇气、协作创新的纽带、人文关怀的载体。未来一个月,新穗学子将以“好奇”为帆、“实践”为桨,在科技节活动中探索未知,用创新点缀青春,让理想照进现实。科技强国梦,青年正当时! 期待新穗学子以此次科技节为起点,在求知的土壤中埋下好奇的种子,用实践的汗水浇灌,让科技之树扎根于责任与人文的沃土,终成支撑未来的栋梁。

 

 




撰稿:李海

初审:冯少荣

校对:刘亮

一审:欧阳德成

二审:王文博

三审:靳道兴